日前,大连北方互感器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大北互)以高压真空注油设备升级改造为突破口,果断摒弃传统外购模式,选择了一条“自主设计、自主制造”的攻坚之路,不仅成功实现了技术降本与效能跃迁,更锻造出可复制的技改新模式,为企业创新实践写下了生动注脚。
直面挑战,以创新思维破局成本困局。面对日益紧迫的产能提升任务,真空注油环节的改造升级迫在眉睫。当外购方案伴随着高昂的报价清单摆在面前时,公司管理层并未简单地选择接受,而是敏锐地抓住了“能否自主设计制造”这一核心问题,迅速组织设备动力部、计量检测部等专业骨干力量,召开专题讨论会。
在多轮深入研讨与技术验证中,团队对外购方案进行了细致的解构与评估,对自身的设计能力、制造工艺与供应链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审视与整合。经过严谨论证,一个共识逐渐清晰:自主攻关不仅可行,更是掌握核心技术、摆脱外部依赖、实现长期成本优化的战略选择。最终,“自主设计、自主制造”被确定为此次升级的实施路径,彰显了公司从核心环节掌控命运、向创新要效益的坚定决心。
自主攻坚,实现技术赋能与成本控制的完美融合。路径一旦明确,行动便雷厉风行。项目团队聚焦“改造2套真空注油杠、新增2套自主设计制造的真空注油杠、新增4套自主设计制造的真空机组”的核心任务,同时优化设备车间生产布局,旨在深度挖掘空间潜力。
在这场与时间赛跑、与技术较量的攻坚战中,团队充分发挥了自主创新的能动性。从图纸设计到部件加工,从系统集成到调试优化,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与汗水。他们不仅精准实现了技术参数,更在过程中不断优化设计方案,确保了设备性能与生产流程的高度契合。
此次自主升级取得显著成效,预计较外购方案节约成本高达90万元,实现了惊人的成本压缩。更重要的是,改造后的车间在生产效率、能源消耗控制、设备运行稳定性与综合性能等方面均实现了显著提升。一套融合了高压自身工艺需求与智慧结晶的真空注油系统高效运转,标志着企业成功打破了在该领域对外部技术的依赖,形成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积累。
此次真空注油设备升级的成功,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胜利,更是管理创新与人才激励的成功实践。它形成了一套可复制、可推广的降本增效新模式,为公司在其他领域的技改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为表彰项目团队在急、难、险、重任务面前所展现出的主动迎战、敢于破局、勇于担当的精神,集团研究决定,对参与改造的主要人员进行隆重表彰与奖励:对高压技术部潘虎奖励10000元;对高压真空设备车间孙宝山、计量检测中心冷传福各奖励5000元;对高压副总韩成起、设备动力部周琨各奖励3000元;对机械制造公司电焊班孙风阳、高压装配车间韩福成、机修班吕庆文各奖励2000元;对高压装配车间赵德瑜、信息部于德河各奖励1000元。此举旨在树立创新标杆,号召全体员工以他们为榜样,积极践行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职责使命。
高压真空注油设备的自主升级,是一次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的积极尝试,是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一次关键跨越。它证明了,在面对技术壁垒与成本压力时,依靠自身力量、坚持自主创新,不仅能有效破解困局,更能锻造出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内驱力,为大北互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